欢迎访问太湖县人民医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 读书活动获奖作品

学会说话,传递爱心

发布时间:2014-08-13 17:13:28 浏览:7493 次
【字体大小:

学会说话,传递爱心

输血科  辛芸芸

 

 为认真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近日,我院开展了以“树形象,改作风”为主题的全院医务人员读书活动。读过《医务工作者必备的8种职业精神》和《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两本书之后,不仅加深了我对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的理解,还使我对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在输血科工作两年来,献血者是接触最多的人群,他们有着与病人不同的目的和心态,但与他们的沟通同样需要技巧,也就是要学会和他们“说话”。我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刚来输血科时,对同事们对待献血者的那种热情很不习惯,总觉得他们热情得有点过了,更不习惯那些献血者一个个都还很享受这种热情,好像我们就应该这样招待着、甚至伺候着。我心想:“你来献血是献爱心,可我们也是为了治病救人呀,你献血又不是给我的!”。所以,表面工作虽然做了,内心却很别扭。但是,慢慢的,我在工作中接触到一个个鲜活的病例,让我逐渐意识到血液对于挽救生命的重要,以至于让我觉得自己先前内心的那点小别扭是多么不应该!

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一个年仅26岁的女孩因为交通事故导致整个右下肢从臀部以下被碾压的粉碎,送来医院时已经测不到血压,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为她输上血,后来,女孩虽然右腿截肢了但生命得以保全。试想,如果没有及时为女孩输上血,再高明的医术也会无力回天。而就在前不久,一位脑外伤的重症病人在术中腹腔突然大出血,医生决定马上为他输血,红细胞、血浆源源不断的输入患者体内,手术进行了十几个小时……最后,患者被成功抢救回来。这名男性患者45岁,正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的手术和血液,挽救的不光是病人的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幸福!

对病人来说,每一袋血都意味着他们能多活数分钟、数小时、数天甚至更长时间,很多病人或者他们的家属都会找到我们,希望能多给点血,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些病人或病人家属就会为此责怪我们,有些还会从责怪演变为谩骂,他们认为血液紧张是我们的责任。面对这样的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我们尤其需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真诚,理解他们的遭遇和心情,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真诚地为他们着想。当然,多数病人都是理解我们的。越是碰到通情达理的病人,我们越是在无形中有了一种压力,希望能够多采一袋血,多缓解一个人的痛苦,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也就在这样的压力下从内心改变想法,心甘情愿的热情为献血者服务。

但是,献血者对我们的工作也常有不理解,有的甚至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了一些误解。比如有的人认为献血对身体有害、无偿献血被医院拿去卖钱了,在献血的过程中,常听到献血者说“我的血型和病人的一样为什么不直接把我的血输给病人”等等。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照搬书本,那是肯定不行的,你跟人解释亲属的血液输给病人会加大“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人家血还没献呢估计就已经晕了。所以我们要学会打比方,我的同事们就学会了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例如说到献血的好处,就把成语“流水不腐”给通俗的解释一遍,他们还把无偿献血比喻成把钱存进银行,急需的时候再取出来,很多人就能很快理解了无偿其实是“有偿”的。而且每次采血过程中与献血者说起那些病例,总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血液挽救生命!也让他们感受到献血行为起到的巨大作用和高尚意义。

对于献血者,无论是发自内心的愿意奉献爱心,还是一时的热情,他们的每一次爱心奉献,或改善了他人的生命质量,或延长了他人的生命长度,而我们的责任是将这份爱心小心的呵护并有效地传递下去。我们通俗易懂的几句话来解释专业的知识,给献血者营造了一份舒适、自然、和谐的献血氛围,会吸引更多人理解并自愿加入到定期献血的队伍中来。作为献血者与病人之间的纽带,我们肩负着传递爱心的责任,学会了说话,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既让爱心不被“冷语”浸寒,也让爱心传递更多正能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