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下午,患者王大叔(化名)与家属一起将两面红绸金字的锦旗郑重送到医护团队手中,这两面锦旗的背后藏着一个肺癌患者改变命运的故事。
故事要从一年前讲起。去年8月份,王大叔因反复咳嗽、胸闷在老家某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肺部有占位性病变。他随即前往上海某医院进一步检查,被确诊为肺癌,且癌细胞已转移至淋巴结,随后在当地接受了中药抗肿瘤治疗。然而两个月后,王大叔的病情不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持续加重——呼吸困难愈发明显,黄疸症状不断加深,下床活动都成了奢望,生命的曙光仿佛在一点点黯淡。
去年10月,王大叔从上海回到太湖县人民医院就诊,希望能在家乡医院里找到一丝生的希望。面对这位病情复杂、身体虚弱的患者,科室专业团队迅速投入诊疗。入院时,王大叔胸腔内有大量积液,医护人员当即为他实施胸腔穿刺引流,并将胸腔积液送检进行细胞学检查,最终确诊为肺腺癌。令人欣喜的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其存在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这一关键发现为后续治疗指明了方向。县医院肿瘤科治疗团队随即采用第三代EGFR-TKI靶向药为他治疗。仅一周后,王大叔的症状便明显改善:食欲好转,胸闷减轻,能够下床活动,声音也变得洪亮起来,仿佛重获新生。
但王大叔的治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近期,他再次出现头晕、食欲骤降、小便频繁、轻度腹泻等症状,于是再次来到县医院肿瘤科就诊。主治医师韦祚乐及时为他调整用药方案,科室护理团队则耐心指导其科学饮食,给予他贴心照护与适时鼓励。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他的黄疸逐渐消退,食欲缺乏的状况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步恢复。
“是你们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现在不仅身体舒服了,心里也亮堂了!”送锦旗时,王大叔激动地说。在他眼中,县医院医护团队不仅用专业医术击退了病魔,更用贴心关怀温暖了他无助的心灵。面对感谢,韦祚乐欣慰地回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我们的目标,看到病友们能好起来,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卢晓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