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太湖县人民医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大学生志愿手记:于生命深处见证医者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27 08:22:14 作者:网站管理员 浏览:40 次
【字体大小:

当七月的热浪裹挟着家乡的烟火气漫过街巷,我再次踏入太湖县人民医院的大门。与去年寒假初次做志愿者时的紧张无措不同,7月24日至8月24日,这整整一个月的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更像是一场深入生命肌理的探寻。那些熟悉的协助挂号、分诊引导、指路带路、血压测量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流程重复,而是让我得以透过医疗场景的细微之处,读懂医护人员藏在白大褂下的赤诚与坚守,真正理解“为人民服务”六个字在日复一日里的千钧重量。

微信图片_2025-08-27_081443_012.jpg

再次接手手机预约挂号的工作,我本以为有了去年的经验便能从容应对,可实际接触患者后才发现,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都带着独属于自己的困境。有位患青光眼的老爷爷,视力模糊到连手机屏幕上的数字都难以分辨,手指因常年劳作布满老茧,点击屏幕时总要反复摸索;还有位陪妻子来做产检的叔叔,手机系统老旧,挂号页面加载半天都无法显示,急得额头上满是汗珠。比起去年只是“手把手教操作”,这次我学会了多花些心思:帮老爷爷把手机字体调到最大,再用便利贴写下挂号步骤贴在他的手机壳上;帮叔叔清理手机后台程序,还主动留下医院病友服务中心的电话,告诉他们“后续有问题随时能打电话咨询”。我渐渐明白,志愿服务从来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要看见流程背后真实的人,读懂他们的焦虑与无助,用更细致的行动驱散他们就医路上的迷茫。

微信图片_2025-08-27_081448_372.jpg

在分诊台工作的日子里,我遇到了很多独自来看病的爷爷奶奶,他们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为了不想让他们担心,便一个人来治疗。我帮他们核对好就诊信息,陪他们走向就诊目的地,路上他们总会心怀感激地说:“真的感谢你啊,小姑娘!我老了,没有你的帮助根本找不到方向。”那是患者对医护人员最纯粹的感激。比起他们感激的话我更触动的是那份纯真的认可——因为我知道,这份认可里,藏着医护人员用日复一日的温柔,在患者心中种下的温暖。

这段时间,我也开始更仔细地观察医护人员的工作日常。每天清晨七点半,分诊台的工作人员就已经穿戴整齐,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排满了就诊名单。她们既要快速核对患者的挂号信息,又要耐心解答“检验科在哪?”“做B超需要憋尿吗?”这类重复了无数遍的问题,偶尔还要安抚因等待时间过长而情绪急躁的患者。有次一位大爷因为没挂上专家号,在分诊台前大声嚷嚷,甚至拍了桌子,可护士小张却始终保持着微笑,递给他一杯温水说:“大爷,您先别着急,我帮您看看下午还有没有加号,要是没有,我再给您推荐其他擅长心血管疾病的医生,保证不耽误您看病。”医护人员总是展现出最好的状态,为患者提供服务。

8月24日,实践结束那天,我又走到去年帮过老夫妻的挂号机前,看见有个小姑娘主动帮一位老爷爷操作手机挂号;看到分诊台的护士们依然耐心地为患者解答问题,声音温柔得像春日的风;看到医生们走出诊室时,患者笑着对他们说“谢谢”。这些画面与去年的记忆重叠,却又多了许多让我热泪盈眶的细节。如果说第一次志愿服务让我学会了“帮助他人”,那这次实践,让我学会了“敬畏每一份为生命付出的努力”。原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他们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健康,都奉献给了患者的健康安危。

曾经,我以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为了“收获成长”,可现在我明白:真正的成长,是看见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是理解他们为何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去守护陌生人的健康。太湖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无数个“再耐心一点”“再仔细一点”“再快一点”,筑起了守护家乡人健康的坚固防线。他们让我知道,“为人民服务”不需要多么宏大的叙事,它藏在每一次耐心的病情讲解里,藏在每一次深夜的紧急抢救里,藏在每一个为患者着想的细微举动里。

这个夏天的志愿服务,不是去年经历的重复,而是一场心灵的进阶。它让我在人间烟火处,不仅触摸到了生命的温度,更看见了医者之光如何照亮生命的缝隙。未来,无论我从事什么职业,我都会记得这个夏天在医院里看到的一切:记得医护人员白大褂上的汗水,记得患者眼中的信赖,记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十个字,需要用真诚、责任与坚守,才能写得厚重而温暖。而我,也会带着这份感悟,在成长的路上,努力成为一个能为他人带来光的人。(浙江海洋大学 大学生志愿者:胡心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