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别山深处的太湖县王畈村,网格长李大爷带着电子血压计来到村民张大妈家。“您今天血压135/85mmHg,比上次稳多了,降压药要按时吃啊!”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太湖县的乡村地头随处可见。作为安徽省高血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试点县,太湖县近年来通过创新实践,成功实现了从传统“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预防性医疗转型,构建起覆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闭环,为山区县域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太湖经验”。
走进太湖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会诊转诊服务中心的标识格外醒目,这里是县域医疗资源整合的“神经中枢”。该中心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多元方式,与县外专家紧密合作构建“域外专家”库,每月更新的专家就诊地图分发至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让患者按需自主选择专家。“以前看专家要跑到市里,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预约省级专家会诊,还能享受会诊费补助,真是太方便了。”正在办理转诊手续的患者王大哥感慨道。
此外,该院还创新打造县域医学影像中心、县域医学检验中心、县域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县域消毒供应中心、县域心电诊断中心及中心药房等县域资源共享“六大中心”,形成医疗资源共享新格局。这种“让信息和物流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山区百姓看病难问题,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效率,节约了人力资源;通过集约化管理降低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减少政府财政重复投入,也避免了区域内患者重复检查,有效降低个人医疗支出和医保支付成本,达到了多方共赢的目的。
在专科联盟建设方面,该院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成立10个专科联盟,开展25个学科合作。今年以来该院共邀请专家来院坐诊195人次,手术带教427台。成立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泌尿外科和胸外科三个诊疗中心太湖分中心,设立了著名肝胆外科专家程张军教授工作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礼坤教授工作室入驻该院心内科。通过引进知名专家来院坐诊、手术指导、教学查房等,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水平三甲大医院的专家诊疗服务,将患者留在县内,方便了群众,节省了医保资金,也提升了该院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叮!您的血糖监测数据异常,请及时联系家庭医生。”糖尿病患者刘大叔的手机收到了一条预警信息。这是太湖县“两病”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发挥作用的生动写照。该平台打通医防数据壁垒,实现智能化随访干预、双向转诊和管理信息推送,与医保部门建立慢性病数据共享机制,结合“慢病免费普查月”工作,对“两病”数据库进行定期清洗,保持底层数据真实准确。太湖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化建设标准,构建卫生资源数据库、全员人口库、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等四大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同时,太湖县人民医院正在建设慢病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由基础数据、慢病管理、运营管理、居民及医生移动应用5大核心模块构成,各模块互联互通形成全域管理架构,还能对接医院HIS、LIS等业务系统,实现数据互通与业务协同的闭环。系统支持数据筛查、居民普查、慢病筛查三种模式,可精准定位不同人群,按患者症状与风险水平实施红、黄、绿分级管理,配套20个一体化服务包,覆盖“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为慢病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以前不知道高血压这么危险,现在家庭医生每月都来随访,指导我吃药、运动,血压控制得很好。”太湖县小池镇村民陈大叔是“两病”一体化管理的受益者。该县组建近500名县乡村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定制20个一体化管理服务包,为近5万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分级评估,按照临床症状、危险因素水平等进行红、黄、绿分级管理。
此外,该县还创新推出家庭医生“点单式”签约服务。该服务设置包括癌症筛查、CT、B超、针灸等在内的45个个性化服务项目,项目价格平均减免28%。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患者,平均仅需支付约10%的项目费用。以65岁以下的高血压红标合并糖尿病患者服务包为例,有偿签约项目总金额679元,居民自付仅77元,即可享受县级专科医生随访、生化检查、糖尿病足筛查等17项服务。
在肿瘤防治领域,该县打造防、筛、诊、治、康全链条信息化管理平台。2024年,全县共开展近9000人次胃镜筛查,筛查出早期食管癌和早期胃癌患者80余人,早诊率达38%;肠镜筛查近3000人,筛查出早癌患者18人,肿瘤以上病变检出率达46%,远超国家平均水平。此外,太湖县人民医院还成立了肿瘤放疗中心,该中心与安医大一附院深度合作,定期有专家来院坐诊,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专家治疗,一个疗程可节约医疗及生活费用上万元,医保资金支出节约30%,个人自付降低一半。
“多亏了网格长及时发现,我老伴的中风才得到及时救治。”寺前镇王畈村村民王大娘口中的网格长,是太湖县创新推出的慢性病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的重要力量。自2021年4月试点以来,太湖县通过“统、新、深、融”四字工作法,构建县、乡、村、网格长四级联动的慢病管理体系。
该村的网格长多由退休职工、老党员、老村干担任,他们本身也是慢病患者,具有强烈的志愿服务意识。太湖县人民医院寺前分院定期对网格长进行业务培训,使其掌握电子血压计、血糖仪的规范操作。网格长每月开展多次上门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村卫生室汇报,发挥了“健康前哨”作用。
寺前镇王畈村自网格化管理工作启动以来,高血压患者规范服药人数由181人增长到236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显著提升,三年来仅新增一例并发症。该村卫生室负责人感慨道:“有了网格长助力,我从一个人负责全村460余名慢病患者,变成8人团队的协作,效率提高太多了。”
医防融合释放了健康红利,2024年,太湖县“两病一体化”管理5.38万人,一体化管理率75.6%,规范管理率80.25%。全县签约覆盖率50.9%,重点人群签约率81.3%。慢病门诊人次同比增长25%,基层就诊率增长30%,实现患者和服务“双下沉”。寺前镇得益于推动慢病网格化试点,连续两年实现了慢病按人头付费打包资金的结余。全县医保基金运行平稳,2025上半年城乡居民医保支出2.07亿元,占年度筹资44.61%,为今年继续实现医保基金结余打下了基础。
“我们将持续深化‘医防融合’机制,扩大健康管理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让居民更加便捷地获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家庭和事业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太湖县人民医院党委负责同志表示。
从大山深处的网格随访到云端的数据互联,从“两病”管理的精细服务到肿瘤早筛的精准防控,太湖县以“全域健康管理”新模式诠释着“防重于治”的现代医疗理念。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山区县域医疗机构实现预防性医疗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更为“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实施贡献了宝贵的“太湖智慧”。(宋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