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医院网站@61.191.248.250 于 2011年2月28日10时42分5秒 发布:
[size=4]安庆卫生2010年十件大事
发布时间:2011-02-23 15:44 单位:市卫生局新闻办 阅读次数:次
一、基层医改初见成效。平稳有序全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市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政府编制管理和财政保障,收支全部纳入国库支付中心统一管理,负责向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在合理核定编制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公开选拔院长(主任),建立了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专业技术人员占总岗位80%以上,全面实行“两级考核、两个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政府主导、全省统一的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降幅均达40%,百姓就医享受到更多实惠。
二、农村卫生网底更牢。全年完成7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任务,完成1068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4年来,全市共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4所,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565所,至此,规划2007—2011年的五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提前至 2010年完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卫生民生工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艾滋病、贫困结核病、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和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等年度任务完成率分别达152.38%、111.89%、100.75%和100.13%;新农合覆盖农业人口477.63万人,参合率达97.46%,高于全省平均参合率1.52个百分点;财政补助提高到人均120元,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均达63.75%;全年发放补偿金5.08亿元,占总基金70.91%,373.24万人次受益;门诊统筹覆盖全市169个乡镇1200多个行政村及90%以上的村卫生室;全市承担住院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实行门诊统筹的村卫生室100%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联网对接,各地全部启用IC就诊卡,参合农民就诊基本实现“一卡通”,再次荣获省民生工程优秀奖。
三、特大暴雨灾后无疫。积极应对今年7月发生的百年一遇特大暴雨灾害,全市所有因灾受伤人员全部得到及时医疗救治,未出现因灾死亡病例,灾区未发生传染病疫情暴发和流行,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市卫生局被评为“全市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科学、规范处置一起霍乱疫情,未造成疫情的扩散与蔓延,未发生一例死亡病例。扎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未发生大规模暴发流行。
四、食品监管划清“边界”。针对食品小作坊和小摊贩的监管这一食品安全监管边界问题,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经充分调研,并反复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后,报请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市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的意见》,划清了食品安全监管“边界”,明确了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自《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局在全省率先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依托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平台,建立了市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各部门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整顿和“食品放心工程”,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将“食品放心工程”纳入民生工程考核指标。先后组织重大节日、中高考和洪涝灾害期间食品安全及“问题乳粉清查”及水产品、地沟油、食品添加剂整治等专项行动和联合督查。11月,我市作为全省地级市的唯一代表,接受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督查组的考评,国家督查组对我市的食品安全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医院管理更加规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确定市立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桐城市人民医院为市级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单位,首批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有39专业次、42病种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医疗安全百日行动”、第二届 “百名优秀护士”及“安庆护理界十大感动人物”评比活动,护理管理进一步加强,院内感染管理措施得以强化,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二级以上医院结合实际,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网上、电话等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市一院神经内科病区被省卫生厅推荐为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病区,市立医院在全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现场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积极开展医院规范化建设和等级创建活动,宿松县医院顺利通过省卫生厅二甲评审复核,宿松县中医院获省示范中医院称号。
六、行风评议进位前十。紧扣全市“宜城崛起推进年”和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开展读书思廉、廉政谈话、家庭助廉等活动以及“效能大提升”专项行动,推出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六项具体举措,坚持纠风工作局际联席会和重点岗位轮岗制度,稳步推进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不断完善政务、院务公开制度,通过设置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聘请行风监督员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卫生局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年终考评取得满分。全市59个同类部门政风行风评议排序第10位,比去年上升12个位次;纠风工作连续第六年全市考评获“优秀”等次,并第二次被市纠风办授予“2008-2010年度纠风工作优秀单位”。
七、人才工作全市领先。我市卫生人才工作再创佳绩,市卫生局及市立医院被评为“全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市直7家医疗卫生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116名,其中硕(博)士以上研究生54人,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安庆考点考试人数 3680人,创历史新高。5名专家分别荣获享受省、市政府特殊津贴荣誉。
八、消毒餐具须标“身份”。我市目前每天市场使用的消毒餐饮具达20万套以上。自2010年 10月中旬开始,市卫生监督局对全市32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专题培训及现场督促整改,并对基本符合卫生条件的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进行卫生学评价。 11月15日,我市首批《卫生学评价报告》标识编号出炉,全市23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评价合格(评审结果同时抄送工商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自此,在我市凡未取得《卫生学评价报告》的餐饮具集中消毒产品一律不得销售。11月23日《健康报》以“安庆消毒餐饮具须标身份证”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
九、干细胞站落户安庆。经省红十字会批准,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安庆工作站成立,首次采集样本101人,已入中华骨髓库,填补了我市一项空白。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小天使基金”和“天使阳光基金”落户安庆市立医院,给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白血病患儿带来了福音。
十、精神卫生倍受关注。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我市精神卫生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安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要求各县(市、区)指定专门机构或综合性医院承担本辖区内精神卫生工作,全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心理科(或精神科)门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承担精神疾病的预防、随访、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全市精神卫生工作体系逐步健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得以依法保护。
[/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