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太湖县人民医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护理天地

关于印发《安庆市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2-28 10:48:21 作者:太湖县医院网站 浏览:3287 次
【字体大小:

太湖县医院网站@61.191.248.250 于 2011年2月28日10时48分21秒 发布:

关于印发《安庆市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 闭】 【打印】 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安庆市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送:省卫生厅,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 安庆市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国家及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基层综合医改成果,全面完成2009—2011年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安庆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以巩固基层医改成果为契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 1、巩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进程。规范药品招标采购供应各环节的衔接工作,加强药品采购配送的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2、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0〕62号),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稳定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3、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健全卫生行政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其人员的两级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单位经费补助、职工收入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并适当拉开奖励绩效工资档次,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供情况、运行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配送情况、政府补助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新型基层医药卫生体制与机制持续、有效运行。 二、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抓手,强化医疗服务行为和安全监管 5、大力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建立区域性统一预约诊疗服务管理平台。规范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适当增加实施病种数量,扩大临床路径实施覆盖面。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等规章规范,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6、积极探索支付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药品等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严格有效控制门诊、住院次均医疗费用增长,研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技术劳务价值的长效机制。 7、完善有序规范就医的引导政策,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到所在医院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执业活动。逐步实施首诊在社区,规范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8、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大型医院巡查、“平安医院”创建等活动,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在临床检验、血液安全监管、医院感染管理、电子病历推广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质量,提升水平。适时开展督导检查,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加强院前急救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急救急诊服务能力。 9、深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规范医疗机构校验、医疗技术及医师准入、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日常执业行为的监管,坚决严肃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医师、护士定期考核制度,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10、认真贯彻实施《护士条例》,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专科护理相结合,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配置比例。改善护士待遇和工作条件,实行同工同酬,严格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努力提升护理整体水平。 11、健全采供血服务网络,加强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改进献血者招募方式,积极发展固定献血者、应急献血者、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成分献血者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强化临床用血管理和临床用血合理评价,规范临床用血。 三、以完善新农合制度为重点,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2、以县(市)区为单位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7%以上。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提高政府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住院和门诊报销比例,提高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和报销水平。加强支付方式改革,按照分级医疗原则,探索开展住院按病种付费试点;探索开展新农合基金对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支付实行总额预算管理的试点工作。 13、加强新农合管理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全面实现所有县(市)区参合农民IC卡就诊、刷卡报销,启动省外异地结算工作。组织开展经办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落实情况,以及定点医疗机构的督查。采取抽查、评审病历的方式,规范医疗机构的服务和收费行为。 14、继续抓好扩大内需及民生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年内实现每个建制乡镇均有1所政府办的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政府支持的标准化卫生室,全力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基本实现3—10万人口或每个街道办事处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提高综合防控水平 15、继续免费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推进农村生育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6、继续加强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生殖健康、出生缺陷干预等工作。实施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降消”等重大妇幼民生项目。推进妇幼保健机构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妇幼保健服务技术规范,建立和完善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 17、切实加强霍乱、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重点传染病,以及乙肝、乙脑、流脑等疫苗针对性疾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监测。不断健全和完善疫情报告、预测预警和处置工作制度。大力推进卫生民生工程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工作,规范实施中央、省财政和全球基金项目。全面推进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认真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咨询与检测、宣教与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继续围绕结核病防治“三大目标”,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对贫困人群实施免费治疗;巩固疟疾防治成果,落实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控制并逐步降低疟疾发病率。健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有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策略和措施。 18、进一步完善血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快推进“以机代牛”、“封洲禁牧”、改水改厕等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全面推进依法防治。扎实开展血防健康教育,组织实施好卫生血防项目,抓好晚血病人的医疗救治。继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19、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全民健康教育,重点开展卫生镇、村(社区)的创建活动。全面完成年度改水改厕项目任务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任务。实现2011年底全市医疗卫生系统100%禁烟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0、进一步加强全市卫生应急体制和预案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加快市级卫生应急指挥决策平台和指挥视频交换系统平台建设,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和专家库的建设,强化培训和演练;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强化卫生应急物资管理、调度和使用;积极推进卫生应急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四进”)工作,依法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成效。 21、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机制,做好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工作。落实全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做好全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县医院规范化建设项目,促进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实现县乡联动或纵向一体化。 五、以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为主导,加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管理力度 22、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完善监督机构建设与管理,切实加强执法力量配备,提高执法能力与水平。根据全省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市、县卫生监督机构参照公务员管理,完善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机制。 23、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规划,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调查,实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依法做好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相关活动的监管,规范服务行为。扩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覆盖面,建立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评价体系。加大传染病、生活饮用水及学校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违法行为。 24、按照国家及省、市政府统一部署,开展《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任务,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组织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信息公布制度,规范、准确、及时、客观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着力加强事故报告和通报机制,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认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加强风险监测数据分析和利用,稳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 六、以发挥特色为主线,优化中医药服务能力 25、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各项中医政策,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实施重点市中医医院和县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强化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围绕中医药具有优势的重点病种进行临床研究,优化诊疗方案,开发院内中药制剂。 26、重点加强中医药新闻宣传和知识普及工作,认真实施中医药“三名”、“三进”工程。加快推进我市中医名医培养和名院、名科建设工作,重点加强省级特色中医医院、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重视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步伐,全面提高中医药队伍素质。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工作,加大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七、以“人才兴卫”为主题,提高卫生科教水平 27、继续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双千工程”和卫生扶贫等活动。落实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人员岗位培训任务,重点开展乡镇卫生院骨干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项目。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招募医药卫生类毕业生及执业医师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项目,强化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广泛开展适宜技术进社区活动,大力组织农村适宜卫生技术培训。 28、加大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做好全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培养对象培养考核工作。组织好全省和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推荐工作。组织完成卫生部及省、市政府特殊津贴人选的选拔推荐工作,落实国家和省各项专家政策。 29、做好2011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及护士资格考试各项考务工作;完成年度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申报等工作。落实好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服务1年以上的政策。 八、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各项卫生工作 30、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做好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年内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城市达40%以上,农村达20%以上。建立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协调推进医疗与医保的信息衔接。加强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加强卫生统计工作,完善医改监测评价体系。 31、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等工作,推行卫生政务公开和医院院务公开,落实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深入开展卫生新闻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创造有利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社会氛围。做好卫生信访、维护稳定及计划生育、卫生学会(协会)等工作。重视干部保健工作,加强保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安庆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等,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增强卫生事业发展后劲。 32、深化卫生行风和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大力加强卫生系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化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落实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构建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33、围绕纪念市卫生局成立60周年,开展系列活动,总结历史,凝聚人心,激发干劲。
xce@61.191.248.250 于 2011年3月1日20时30分13秒 回复:

我们的向卫生局报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