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太湖县人民医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院文化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丨母亲传承好家风

发布时间:2022-05-27 16:30:24 作者:网站管理员 浏览:1798 次
【字体大小:

母亲快80岁了,在跛行中走过了47个春秋,躬身行走的母亲,如今越来越驼、越变越矮了,但在我心中,母亲却是那么高大。她用一言一行诠释着“仁义礼智信”,让我们后辈在良好的家风中耳濡目染。

小时候,家里贫困,但只要家里有好吃的,母亲都会首先分享给邻居们,特别是对异乡漂泊的人,母亲格外照顾。曾经小小的我,喜欢拨浪鼓的声音,但不懂为什么挑货郎卖着卖着就在我家吃饭了,而且母亲还会做一桌我们平时难以吃到的好菜,让挑货郎吃饱吃好。长大后,渐渐明白,在外谋生实属不易,母亲当年温暖了多少漂泊的人!我上卫校后,母亲说我今后的工作是面对病人,要用仁心仁术面对生命。前年,村里明叔去世,留下相依为命的哑巴叔,母亲总是尽力帮他,哑巴叔不会表述,但我们回家,他会指指母亲,然后用大拇指比划个大大的赞。

80年代初,村里的堂姑姑家买了一台电视机。傍晚,母亲牵我去堂姑家看电视。我们到的时候,堂姑家操场上已坐满了乡亲们,我们总等荧光屏上出现“再见”两个字,才恋恋不舍地散去。路上,母亲说,堂姑家的孩子们在外工作,买了电视造福乡亲,了不起。后来堂姑意外从山崖坠下导致脑外伤,生活自理困难,姑父一个男人照顾也难周全,母亲总抽时间去帮忙。母亲腿脚不便,下蹲困难,帮堂姑洗脚时,母亲就一腿跪在草垫上。那次我去堂姑家,她一字一字地说着,“你娘好,我得益于她。”

母亲对我们要求严格,教导我们要懂礼节。吃饭时得长辈先动筷子我们才能开吃,荤菜要放在客人那边,夹菜不可在碗里翻找。家里来客人要热情打招呼,要请坐、递茶。母亲说,递尖锐的东西给客人时要把尖头对着自己。母亲要求我们出去办事回家,必须要报告,要喊一声,比如“奶奶,我回来了”。如今在小家,每每推门的一瞬间,那声“我回来了”,就泛着家的温暖味道。母亲的这份“礼”,在我的职业路上太受用了,我在临床当护士长期间,倡导的“人性化护理”获患者好评,她们说这里面,“礼”的成分闪闪发光。

970d9c9e8a2c4f729caf1a7f2e5f8780.jpg

1976年,母亲干活时摔了一跤,因家里困难,没有去医院检查治疗。后来,母亲就开始了她的跛行人生。小时候,睡在母亲身边的每一个夜晚,我能听到母亲翻身时的哎哟声。奶奶后悔耽搁了母亲的治疗,母亲从不抱怨,她懂奶奶的不易。奶奶常说,对长辈的孝心,我们要向母亲学习。我刚结婚那会儿,有一次母亲节,我说买双鞋送给她,母亲说,你婆婆是城里人,要买高档的好鞋,我们在农村,黄球鞋就可以,你刚成家事情多,别太破费。正是母亲睿智的教诲,我和姐姐在婆家的婆媳关系、妯娌关系都处得极好,公公婆婆待我像亲女儿,弟媳有事也是第一时间告诉我,亲切地喊我这个嫂子为“姐姐”。

记忆中,熬糖这活儿,母亲是一把好手,过年前的那段时间,母亲就特别忙碌,亲戚家、邻居家,都请母亲去帮忙。母亲熬制的米子糖,简直就是人间美味。但母亲毕竟腿脚不便,熬糖又需要力气、需要久站,我们舍不得母亲辛苦,母亲却说,亲朋们信任,我们就不能失信,辛苦点不算什么,农村人过年图吉利,糖熬得好,来年日子就甜。

母亲的躬身笃行,言传身教,让我们懂得“仁义礼智信”的意义,我们将把好家风传承下去,用“润物细无声”的温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陈芳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