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加入到纪检监察队伍里已经4年了,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的熟练,其间经过了许多的努力、磨合与锤炼。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助、组织的信任,我心中充满感激,只想用更好履责来报答。
曾经,我是一名医护专业人员,识别并解除病人身体上的病痛。如今,我是一名佩戴党员徽章、将党规党纪烂熟于心的纪检人,破除的是被审查调查人淡漠纪律规矩、突破纪律底线的误区。从医护岗位换到纪检监察岗位,两者看似不相干,但却有很多相通、相融、相像之处。“前者讲究‘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后者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分别护佑着人的身体健康和政治健康。”作为办案人员,我的职责是抽丝剥茧还原真相,让一切危害集体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受到纪律规矩乃至法律的制裁。有这样一份神圣的职责,我感到无比荣耀。
诚然,这样大的“跨界”对我来说并不容易。从已经干了20多年的领域来到一个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所有制度、流程都要重新学习,尤其是这样一个特殊的领域,虽然临床上也有不配合的病人,但是面对审查调查对象,我们更要注意怎样循循善诱、情法理兼容地办理案件。因此,学习是我“跨界”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新的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新的工作理念和经验,还有同事分享的窍门和风险点,我一一记下,并且在工作实战中注意运用和反思。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不断地做加减乘除,增加阅历和知识经验储备,剔除不适用的工作方法,整合凝结成新的方法。如此一来才能迅速转变身份,成为组织需要的“新人”,成为一个有温度的纪检人。
自2022年7月第一次参与审查调查案件办理到现在,我经历了工作上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翻阅案件卷宗、第一次谈话、第一次制作笔录……每次都充满挑战,带给我很多收获。在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中,我也从当初面对大量的案件卷宗的无所适从,到现在能够从容准确地从海量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各种审查调查的专有名词,也在具体工作的沉淀里,从单纯的文字概念变成了生动的工作实践。
跨界至今,我已经参与了两起留置案件的办理。大量的卷宗以及与当事人的谈话,还有逐步清晰的事件脉络和处理结果让我真正体会到,纪律规矩是红线,决不能心存侥幸,决不能碰红线、触底线。一旦突破就会陷入深渊。虽然我只经历了两起案件的办理,但是也足以体会到违纪违法对个人、家庭、单位的恶劣影响。对于个人,是永远的污点,将伴随终身。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单位形象,让集体蒙羞,让事业受到损失,公平正义的氛围被破坏。这是比个人思想行为滑坡更加让人心痛之所在。
对于个人而言,一旦违纪违规必然会受到惩罚。办案以来,我目睹那些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人,最终失去自由的痛苦。失去自由是何等可怕!平日里,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自由,学习、生活、工作等等,其中的自由我们可能没去体会,似乎自由也并不是一个多么可贵的东西。然而在纪检监察领域办理留置案期间,接触的剥夺自由场景,是那样刻骨铭心,自由多么可贵,千万不要等到失去才知它的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规守纪,不要违规违纪违法,这真的需要时时刻刻记在心中。
纪检监察干部是守护纪律规矩的一支队伍,这里既有约束的力量、警醒的力量,更有严管就是厚爱的启迪与温暖。曾经我治病救人,如今我依然是“治病救人”,我用纪律规矩的“听诊器”和“利剑”辨识行动上的失范和思想上的滑坡,并挽救迷失的灵魂。
这份责任,我铭记于心,这份光荣,催我奋进!(作者:吴文英;来源:安庆纪检监察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